2019年以来,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国重要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决策部署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按照“优环境、强质量、严监管、保安全、建队伍、争一流”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地落实。
一、2019年度法治建设工作主要成效
(一)夯实法治思维,治法政府建设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落实“七五”普法责任,推荐参选四川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开展“会前学法” 13次。严格规范性文件和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健全完善行政复议制度机制,成立行政调解中心。严格行政处罚法制审核和集体研究制度,审核行政处罚案件93件。完善两法衔接制度,成立市检察院驻绵阳市食安办和市市场监管局检察工作室。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1.商事登记更加便利。认真落实《绵阳市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全力推行企业登记“136”小时办结,营业执照办理全面提速。与市政管局联合开发“绵阳市企业开办协同服务平台”,实现全市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模式,将企业开办时间由5天压减至2天。截至11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33.88万户,同比增长7.2%,市场主体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2.行政审批更加高效。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实现“一门、一窗、一网”服务。对审批服务流程细化,由“最多跑一次”向“零跑腿”转变。截至10月底,共受理办结行政审批事项24448件,按时办结率和群众评议满意率均为100%。
3.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制定《关于服务“四新经济”发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试行)》,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和标准规范。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开展重点领域反垄断线索排查,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
(三)筑牢三大安全底线,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
1.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强化农村和校园食品安全,印发《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经营监管工作的通知》,学校(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达95%。印发《绵阳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保险工作。全面启动食品监督抽检、节日市场流通食品质量专项监督检查和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开展乡镇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开展“执业药师挂证和处方药销售”、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和农村药品市场专项治理。加大药品监督抽验力度,共计完成757批次。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加大。开展特种设备责任保险,有序推进5500台电梯实现安全责任保险。推动969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处置电梯困人事件392起。推动336家企业按照红、黄、橙、蓝4个等级绘制“四色地图”,建立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深入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整治。
3.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开展。编制《绵阳市2019年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目录》。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安排下达产品质量抽检475批次和定量包装和过度包装抽检251批次。扎实开展“三黑”整治工作,立案调查涉“三黑”案件44件,端掉涉嫌非法储存窝点3个,扣押黑加油车1辆。
(四)改革创新监管机制,监管执法取得新战果
1.信用监管有效推进。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建立并完善本系统“一单两库”抽查机制配套措施,完成了年初制定的抽查企业比例5%的目标。依法依规做好经营异常名录以及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认真推进企业年报公示,在省局规定的年报率90%的基础上,我市企业年报率为93.26%。
2.执法工作成效显著。扎实开展“春雷行动2019”——药品安全和食品放心执法行动以及“保健”市场乱象整治百日行动,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2795件,案值313.7万元,罚没资金899.51万元。打击商标侵权及制售假冒白酒专项整治,立案查处案件51件,涉及货值金额近20万元。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净土2019”专项行动,捣毁传销窝点103个。开展“网剑行动”,共检查网站、网店5000个次,立案32件,共处罚没款20余万元。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集、摸排涉黑涉恶线索21条,涉乱线索414条,移送线索24条。
3.消费维权力度加大。全面启动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工作,制定建设《方案》和《考核细则》。深入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高效推进“三级消费维权调解机制”(企业调解、协会调解、行政调解),共接到各类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类电话33988件,解决率达9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40余万元。深化“诉转案”机制,为市场监管执法提供案源信息,办理“诉转案”立案110件,处罚没78.2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的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短板。
(一)市场监管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机构融合推进缓慢,改革红利没有完全释放。“三定”规定已经对市场监管职能职责作出明确界定,但因市场监管涉及领域复杂广阔,在实际工作中,与市级相关部门之间、本部门科室之间很容易出现分歧点和真空地带,仍需要随着监管形势的变化,不断理清监管职能。同时,内部融合不够,科室之间出现了职能清晰、各自为政;职能不清、相互推诿的状况。
二是“人少事多”、“权小责大”的问题最突出。在深入调研中,基层干部普遍反映政府管理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与市场监管有关,工作不到位被问责成了常态。同时,监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三合一”过后,因人数原因,基层执法队伍无法专职化,只能一人多职、一岗多责,所以执法效能大打折扣,履职风险大、工作压力大。
(二)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推进缓慢。目前,我们的执法队伍改革、园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等改革工作还在进行中,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还不明确,导致行政执法工作效率不高,执法监督效果不理想,相关业务工作推进滞后。
二是行政执法效能还不突出。以“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为核心构架的全流程全链条市场监管体系效能还不突出。在严格依法行政的同时,“文明执法”“柔性执法”“有温度的执法”体现还不明显,还未做到宽严并济。
(三)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还需持续用力
一是市级层面“双随机一公开”内部外部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机构改革后,“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涉及多业务科室统筹协调。今年机构改革后才明确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跨部门“双随机”监管工作,目前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我市实施意见,待印发后全面推进实施。
二是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尚在探索建立中。因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涉及市场监管、金融、司法等多个领域,要构建一张面向全社会的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网络,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长期性的庞大工程。目前,省局尚未出台相关的制度机制,市上仍处于探索建立阶段。
三、2020年工作打算
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继续按照“优环境、强质量、严监管、保安全、建队伍、争一流”的工作总要求,持续强化市场监管,持续深化简政放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企业开办注销服务综合受理窗口,设置“现场办结岗”。推进市场监管各项许可业务流程再造。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深化商事主体退出机制改革,拓展企业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实行企业注销一窗通办,努力破解“注销难”。
2.不断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年底前实现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力度,探索部门检查结果信息共享及互认机制。进一步规范异常名录管理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列入和移出程序规范。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绵阳知识产权维权专家库,制修订《绵阳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办法》《绵阳市假冒专利举报投诉奖励办法》。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和知识产权代理专项整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加大执法力度,着力维护市场秩序
1.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对各县市区局扫黑除恶工作的指导,加大对涉黑涉恶涉乱线索的核查,加大行业乱象的整治力度。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保持扫黑除恶工作的常态化和高压态势。
2.强化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加大水、电、气等民生领域合同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推进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直销企业监管,加大传销监测和查处力度。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加大违法广告整治力度。开展合同格式条款规范监管工作,深入开展合同帮农工作。以眼镜制配、机动车检验、环境监测等领域为重点,强化计量监管和检测机构监督。
3.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全力推进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工作,探索建立市、县(区)两级消费者维权中心,确保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深入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建立五级贯通的12315行政执法体系。健全消费维权制度机制,推行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探索并推动建立可行的“诉转案”机制,为市场监管执法提供案源信息。
(三)加强安全监管,切实保障民生安全
1.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扎实推进各地各部门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市级目标任务的落实。强化食品安全宣传阵地建设,力争打造一批食品安全科普站、科普教育基地和主题公园等。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能力,完善食品安全部门间工作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进一步做好示范乡镇创建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验收评价以及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争创。
2.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婴幼儿食品、乳制品、肉制品、保健食品、校园食品安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大力引进第三方机构监管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大宗消费食品抽检力度,强化学校食堂和网络餐饮服务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实施对辖区内药品零售经营、使用单位监管面达100%,“双随机”检查比例不低于5%。加强药品流通日常监管,继续加大乡镇农村药品市场管理,认真开展靶向整治。
3.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大督查”行动,推进气瓶、住宅电梯专项安全整治。按照红、黄、橙、蓝4个等级,建立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加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办法宣贯,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进一步完善96333应急处置平台建设。
4.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涉及安全的民生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完善抽查后处理和公示制度,扎实开展不合格后处置。开展危险化学品及包装物、容器生产许可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获证生产企业的后续监管。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和改善全市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扎实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